close

  王義桅
  在歐洲人意識里,世界大戰是他們的戰爭,與中國似乎沒有什麼關係。近日《中國:被遺忘的盟友》一書的出版將中國與二戰的關係展示在西方世界面前,引發之熱議堪比當年埃德加·斯諾《西行漫記》。
  英國人拉納·米特耗時十年輾轉多國埋頭解密檔案進行研究,只為告訴英美等國讀者,二戰期間有過一個盟友,從一開始就不為他們國民所熟知,後來這段並肩作戰的歷史乾脆就被遺忘了。這個盟友就是中國。米特表示,對西方人來說,二戰中的中國是一個沒有被講述的偉大故事。的確,讀了該書,才明白為何歐洲人看中日之爭就像小孩子之間打架,因為他們缺乏必要的歷史背景知識。
  在今年紀念一戰爆發100年之際,歐洲有識之士反思一戰及二戰,視野超越了歐洲,關註到了原來被稱為遠東的中國在二戰中開闢太平洋戰場的偉大歷史意義,其背後所昭示的意義非常之大:歐洲人開始重新發現世界,併在這一過程中重新發現自己,發現中國。
  最近一年來的中歐熱絡表明,歐洲的第二次中國機遇正在開啟。
  歐洲的第一次機遇發生在啟蒙運動期間。18世紀,一股中國熱席卷整個歐洲。法國啟蒙運動領袖伏爾泰曾感慨“我們不能像中國人一樣,真是大不幸”。鬥轉星移,三個世紀後的今天,中國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計劃,帶給歐洲以第二次中國機遇,推動歐亞大陸回歸世界文明中心。
  歷史上,亞歐大陸一直是世界文明中心,至少在埃及文明衰落之後如此。東西方兩大文明經過歷史上的絲綢之路聯繫在一起,直至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崛起,切斷絲綢之路,歐洲才被迫走向海洋,而歐洲走向海洋也得益於中國的指南針、火藥等四大發明。歐洲走向海洋,以殖民化方式開啟全球化,絲綢之路衰落,東方文明走向封閉保守,進入所謂的近代西方中心世界。直至美國崛起,西方中心從歐洲轉到美國,歐洲衰落,歷經歐洲一體化而無法根本上輓回頹勢。
  如今,歐洲迎來了重返世界中心地位的歷史性機遇,這就是歐亞大陸的復興。歐盟的互聯互通與中國的“一路一帶”對接,以政策、貿易、交通、貨幣、民心這“五通”對接和平、增長、改革、文明這中歐“四大伙伴”關係,讓歐亞大陸回歸世界文明中心。這就是第十屆亞歐首腦會議之所以引人註目的原因。
  歐盟也提出歐洲新絲綢之路計劃,目標是建立從裡斯本到符拉迪沃斯托克的自貿區,讓伙伴國不必“在莫斯科和布魯塞爾之間做出選擇”,這為中歐洲際合作提供對接的可能。
  就這樣,歐洲重新在發現中國,發現世界。超越西方,發現世界,開啟了歐洲的第二次中國機遇。米特教授表示,21世紀初的中國已在世界舞臺占有一席地位,並想要說服世界它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其中一個方法就是提醒大家,中國與其他進步國家曾在二戰時,並肩對抗法西斯主義。如果我們希望瞭解中國在今天全球社會的角色,就必須提醒自己,這個國家在20世紀30、40年代所進行的悲劇的、巨大的鬥爭,不僅是為它本身的國族尊嚴和生存而戰,也是為了全體盟國、不分西方及東方的勝利,迎戰歷史上最黑暗的勢力。
  歐洲人發現中國在二戰中的盟友角色,這是重新認識中國的身份及其國際貢獻的良好開端。中國人也在重新發掘歐洲的價值,並藉此重新認識西方,走出近代以來中西、體用的思維定勢。可以預期,中歐再次相互發現對方,發現世界,是東西方大融合的前奏。▲(作者是中國人民大學歐盟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編輯:SN09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gbtlnrpzq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