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山西太原市晉源區召開晉祠水稻發展研討會,會議對今年該區晉祠大米種植基地生產的8個品種的晉祠大米從外觀、氣味、適口性等方面進行了品評打分,最終評選出最適宜的新品種,作為今後規模化、標準化種植的優質、高產的主打品種。來自省農業廳、太原市農委、晉源區區鎮兩級農業部門和該區水稻生產基地的負責人等近30人參加了會議。
  提到“晉祠大米”很多百姓並不陌生,它種植歷史悠久,因晉祠泉水澆灌而名,其特點是顆粒大而飽滿,質色稍褐而透明,性軟而韌,味香而甜,從而贏得“晉祠大米香噴噴、肉筋筋”的稱贊,被譽為“北米之最、皇家貢品”。然後,令人心痛的是,上世紀90年代中期,由於環境、水源、土地等原因,導致“晉祠大米”瀕臨“絕跡”,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
  難道有2000多年曆史的“晉祠大米”,果真的要“消失”嗎?對“晉祠大米”的規劃、保護已到刻不容緩的地步!要想保護它,不僅需要社會力量的支持,更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
  讓人慰藉的是,政府、百姓以及企業等社會力量並沒有忘記這個千年名米,也沒有忘記祖宗留給我們的這個歷史品牌,在看到“晉祠大米”令人嘆息的處境之後,開始著手恢復它,保護它。隨著《山西省基本農田保護條例》《太原市農業資源綜合管理條例》《太原市晉祠泉域水資源保護條例》……相繼頒佈實施,農業發展環境逐步改善。太原市委、市政府提出加快資源型重化工城市綠色轉型,大力倡導循環經濟和綠色經濟,為拯救“晉祠大米”提供了可貴的轉機和有力的支持。
  近年來,晉源區在晉祠鎮王郭村、北大寺村、南大寺村相繼通過土地流轉等方式恢覆試種晉祠大米。截至2013年年底,晉祠大米種植近2000畝,當年最高畝產已達1300餘斤,口感品質接近歷史的原汁原味,晉祠大米重獲“新生”啦。就在今年秋天,晉祠鎮近3000畝“晉祠大米”喜獲豐收,平均畝產達650餘公斤,比往年增產50餘公斤,再現了“晉水源流汾水曲,荷花世界稻花香”美景。
  “晉祠大米”是太原農耕歷史和農耕文化的榮耀與品牌!筆者認為,要發展和振興喜獲“重生”的“晉祠大米”,需要政府從保護歷史品牌、保護晉祠原生態等層面考慮,出台相關優惠政策,吸引民間等多種資本投入,財政方面多給予特殊傾斜,幫助稻農解決種稻虧本的問題等針對晉祠大米採取特殊的保護政策;晉祠大米的保護與恢復也要立足在用現代理念改造傳統農業,以標準化、產業化為引領,充分發揮政府主導、市場運作、品牌營銷、規模生產的作用。
  此刻筆者耳邊響起晉源地區流傳著歌唱晉祠米好的民歌:“要說哪好米,俺來告訴你。俺們晉祠米!唉唉,好一個米呀!實在美呀!哎呀!好一個米呀!白個敦敦抓在那手心裡……”希望農耕文化品牌“晉祠大米”能夠更好的被傳承、發展、振興。
  張燕春  (原標題:振興“晉祠大米” 再塑農耕文化品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gbtlnrpzq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